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土星 > 土星研究发展 > 美国载人登月到底是事实还是谎言

美国载人登月到底是事实还是谎言

发布时间:2024/9/13 13:20:55   点击数:

美国当地时间年7月16日9时32分,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年7月19日,阿波罗11号进入月球轨道。

年7月20日18时11分,鹰号登月舱与哥伦比亚指令舱分离,进行登月。

年7月21日2点56分,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土地。

登月的壮举不单属于美国人,更属于全人类。因为在公元年7月,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已永远载入史册。

之后,年11月19日,阿波罗12号载人登月。

年2月5日,阿波罗14号载人登月。

年7月30日,阿波罗15号载人登月。

年4月21日,阿波罗16号载人登月。

年12月11日,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

尽管有这么多次载人登月,但很多年来,人们却一直在质疑这些登月行动是不是事实。换言之,人们认为美国人并没有登上月球,所有的月球影像都是在摄影棚中拍摄的。

人们之所以怀疑,主要的一点是美国在年12月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任务后,就停止了登月计划,至今都没有再登上月球。

另一点是当年的科技是否足以支持载人登月。

所以人们怀疑登月任务所展示出来的画面全是用电影技术在摄影棚中拍摄出来愚弄世人的。

人们这样怀疑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年上映了一部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科幻电影《太空漫游》,其中就有登陆月球和木星的情节。

所以人们觉得有足够的理由来怀疑阿波罗登月任务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其画面一定是摄影棚中的产物。

查尔斯·莱尔的"均变论"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很深。

"均变论"在解释地质方面的问题时,有一个思维方式:现今能观察到的现象,古代才能有类似的现象;若是现今观察不到某种现象,说明古代也不会存在。

然而,"均变论"却忽略了有一种事物叫"突发事件"或"突变",或"偶然"。有一些事情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就像明朝天启年间北京王恭厂发生的"天启大爆炸"。那次爆炸在历史中有详细记载,不但爆炸的规模大,而且奇怪无比。但此后在中国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即使后来的通古斯大爆炸,离现在也有些年头了。但也没有再经常类似的事件。

按"均变论"的说法,现在已观察不到类似的现象,所以古代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种看似正确、实则会产生错误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江苏省扬州市出土过一个汉代王莽时期的青铜卡尺。在人们的印象中,古代是一个生产力低下、人们愚昧落后的不开化时代,像这样形状、结构和功能都和现代游标卡尺极为接近的东西,是不可能出现在汉代的。

于是有人就认为,王莽可能是现代人"穿越"到汉代的。

当人们带着刻板偏见,以"均变论"的思维来看待世界时,往往会得出自以为正确、实则错误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并不少见。

人们看待美国人的登月,印象中似乎只有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的登月,甚至印象中几乎就只有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一个人。

然而,阿波罗登月计划从年5月就开始了。阿波罗飞船登月并不是忽然间就冒出来的,它是在近十年的四个前期计划的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才成功的。

-年间进行的是"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该计划共发射了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

-年间进行的是"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该计划共发射了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

-年间进行的是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该计划共发射了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

-年间进行的是"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该计划先后发射了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之后才是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阿波罗1号并没有发射成功。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当晚一次演练中,因阿波罗1号飞船发生火灾事故而身亡。

之后的阿波罗7号之前的阿波罗号飞船都是不载人的绕地轨道飞行,直到阿波罗7号才进行载人绕地轨道飞行。

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飞船的成员弗兰克·博尔曼、吉姆·洛威尔与威廉·安德斯从地球飞到月球轨道后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

阿波罗9号飞船搭载了登月舱进行绕地轨道飞行。

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绕月飞船,并释放了登月舱进行实验。

在这一系列科研实验的基础上,年阿波罗11号才成功载人登月。

但人们不了解或是将阿波罗11号登月前后的这一系列实验从意识中排除后,好像阿波罗11号突然间从无到有地冒出来一样,所以它的载人登月任务就很值得"怀疑"。

至于美国后来不再登月,人们可能觉得登月就跟玩一样,必须年年登、月月登,这样才能"证明"美国人是真的登上过月球。

但是,美国的载人登月登月计划前后历时约11年,耗资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20%。

这样大的开销,岂是能年年负担得起的?美国已数次载人登月,难道还要年年烧钱登月?

就像我们爱吃米饭的,总不能天天只吃米饭,或只配一样菜,总有吃腻的时候需要变变花样。或是爱吃面条的人,不能天天顿顿吃面条,也可以来点馒头、包子、炒菜。

还有人从当年登月的照片上找问题,觉得有些地方光影的方向不一致,插在月球上的国旗有皱褶等。但很显然人们出于刻板偏见,才会有这样的看法。有些月球照片是宽画幅的,需要多底拼接合成,这样会造成不同方位的图像显示在同一张平面画面中,就会造成光影的方向不一致。如:现在手机上有拍摄全画幅照片的功能,拿着手机对着周围的景物转一圈就能拍出一张宽画幅的照片来。当晴天有光影时,可以拍一张全景照片,看看上面的光景是同一方向的,还是有不同方向的。

关于月球照片方面的质疑,网络上已有很多反驳的证据,这里不再一一引述。

年,法国上映了一部电影《月行者》,讲述的是当年美国人登月之前,为了应对万一登月失败,就让一个特工远涉重洋去找《太空漫游》的"斯坦利·库布里克"在摄影棚中拍摄登月的场景作为备份计划,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糗事。虽然是戏说,但影片最后也承认,美国人真的完成了登月任务。

年,上映了一部由托德·道格拉斯·米勒执导的纪录片《阿波罗11号》。

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当年阿波罗11号登月前后拍摄的纪录影像画面,进行修复后配上旁白。而影片中所有原声对白以及地月之间的通话,全部采用当年的实际录音。

这部纪录片的画面不光有当年的胶片影像,还有黑白监控影像和照片,并配以动画讲解飞船的运作。

开篇即是巨大的运送土星五号火箭的车辆,之后是发射现象以及远处海滩上彻夜等待的人群。

三名宇航员出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有详细的展示。

火箭点火后,海滩上有很多媒体记者和普通人都目睹了火箭升空的画面。

飞船到达月球后登月舱与指令舱的分离,登月的详细过程,都有展示。

宇航员踏上月球,在月球上活动,与地面之间的电视通话,也都有展示。

尤其是登月舱返回到月轨与指令舱对接前后的画面,是当年在摄影棚中无法完成的。而且当年虽然有电影特效,但指令舱追寻登月舱的过程,从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点,在月面飞过,一直到近在眼前,那种真实感不是电影特效能完成的。

而返回地球时,返回舱舷窗外船体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火焰更是壮观。

当年返回舱从出现到宇航员被舰队救起的过程,都有详细展示。

载人登月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很多大国的政府和科学家大都没有质疑,质疑反而多数来自民间。

人们觉得现在电脑是这样的水平,而五十多年前电脑会是什么水平,怎么可能完成登月?

人们常常将民用设备和科研设备、军用设备去做比较,而忽略了登月设备是当年有几十万人参与搞出来的当时世界上的顶级设备。虽然不能现代计算机相比,但至少可以达到现在一个手机的运算能力。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是逢美必反,不管是不是更改的探讨。在某些人看来,承认美国人登月就是一种“汉奸”行为,是“美分”行为,是“卖国”行为。

真不知说这话的人,用着洋人发明的电脑、手机上着网(连手机芯片都是洋人生产的东西),用着洋人发明的发电设备发的电支持电脑、手机上网,又是什么行为。

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怀疑精神是必须的。

但是不求甚解,头脑里先下一个定论,之后所有证据必须合乎头脑中的“定论”才接受,不符合的,即使是事实,也要将其看为“阴谋论”。

如此之思维,只能慢慢落入美国“平面地球协会”的荒诞中去。

----------

本文为江渚小阁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lqichewang.com/jbzdu/919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