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记者曾杨希
“重返月球”好艰难!经历了多次发射推迟,美国东部时间11月16日凌晨1点47分,美国“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搭载“猎户座”飞船终于发射升空。
这趟任务拉开了美国重返月球的序幕,被命名为“阿尔忒弥斯1号”(ArtemisI)。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ProjecApollo)实现人类首次登月,轰动全球。
时隔50余年,美国为何再向月球出发?重返月球的首趟任务为何反复推迟?本期《天目Tech+》采访到航天科普专家钱航、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
“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资料图
时隔50余年
美国拉开重返月球序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时期,为了获得领先地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横空出世。
年,美国通过“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飞船送上月球表面,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共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6次取得成功,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带回的月球样品,取得大量科研成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成本和风险等原因,美国的探月行动逐渐冷却。直到年,为纪念美国首次登月50周年,NASA正式宣布了目标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
“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过程图
工程断档后要重新建起来并不容易。根据公开消息,此次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为无人绕月飞行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第二步计划最早于年开展载人绕月飞行任务;第三步最终实现载人登月,将不早于年发射。
航天科普专家钱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随着国际航天领域新一轮探索热潮,早已不是只有超级大国才具备进入空间的能力,“美国有意借重返月球,再次证明在太空中的领先地位。”
同时,钱航认为,航天事业一向是科技工业领域的战略性先导产业,重大工程可以带动其他产业高速发展,也可以探索新型科研生产模式,带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就像50年前阿波罗计划一样,这或许也能再次点燃他们对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猎户座”飞船示意图
绕月飞行再返回
此次任务有何看点?
拉开美国重返月球序幕的“阿尔忒弥斯1号”包括哪些重点?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消息,在25天多的时间里,SLS重型火箭将把“猎户座”飞船送往太空,让飞船完成绕月飞行并返回,最终返回溅落在太平洋上。
其中,本次任务中一大“主角”——SLS重型火箭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这个“大块头”高约98米,发射质量约吨,起飞推力约合吨,可向月球轨道发送超过27吨的有效载荷。任务中,它还将搭载10颗立方星用于科学探索任务。
同时,“猎户座”飞船是专门设计用于搭载宇航员前往太空的航天器,能实现载人从月球高速返回。此次任务中,“猎户座”飞船将搭载3个人体模型飞往月球,以验证相关技术。
“猎户座”返回测试资料图
在返回时,“猎户座”将以约每小时公里的速度冲破大气层。为了应对返回时产生巨大的热量,“猎户座”在隔热罩上下足了功夫,可承受摄氏度的高温考验。
如果一切顺利,SLS火箭将把“猎户座”飞船送到约公里的轨道高度。随后“猎户座”飞船将与火箭上级箭体分离,点燃推进器继续前往月球,环绕月球一周后再返回地球。
在这次任务中,“猎户座”飞船与地球的最远距离将达到45万公里,NASA宣称,“这将比任何为人类建造的航天器飞得都远”。
“阿尔忒弥斯1号”搭载人体模型资料图
计划看起来“很美”
但有待时间验证
“阿尔忒弥斯1号”彰显着美国对太空的勃勃野心。按照NASA公布的规划,“阿尔忒弥斯”计划意图在建立月球基地,让人类能永久性地在月球和月球周围定居。
不过,对于计划能否顺利推进,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以来,“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先后计划于当地时间8月29日、9月3日、9月27日和11月14日发射,但均因恶劣天气、燃料泄露等原因推迟。
“计划表看起来很美,但不一定能按时实现。”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技术的复杂性是“阿尔忒弥斯”计划面临的第一重挑战。此外,该项计划耗时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后期由于政府更迭等,各项投入能否保障始终如一,任务能否顺利执行,有待时间验证。
载人登月能展示国家实力,也可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中国而言,此前,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实现月球采样反回。
钱航表示,当前,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将把中国运载地月转移轨道发射能力提升至50吨,支撑月球开发活动。
钱航说,在前期的基础上,探月工程四期经过多年论证,已于年底正式立项,进入实施阶段。探月四期的主要目标是对月球南极开展科学探测,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后续将分3次任务实施。目前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图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