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山海经》中记载的这位住在山洞里、类似怪物的神祇,如果不明明白白写着:“名曰西王母”。实在难以令人将她与雍容华贵的王母娘娘联系起来。
《山海经》书中西王母的插画,的确也是一个又老又丑的怪物形象。不过神不可貌相,西王母法力是非常高强的。她不但“司天之厉及五残”,而且还手“操不死之药”。
厉星即土星,又称瑞星。而五残是一颗凶星。掌握凶瑞之星和不死之药的西王母,在汉朝时已经普遍为民众所信仰。汉朝童谣“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一度流传很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汉武帝好神仙之术,曾在皇宫建仙人承露盘以待仙人。后世遂流传有西王母等众神下降,与汉武帝相会的故事。汉武帝看到的西王母,大约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身材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天姿姝丽,容颜绝世。果然是天仙下凡。
这段关于西王母的描述见于《汉武帝内传》。西王母已经丝毫没有了“虎齿豹尾”的凶煞之气,且年龄只有三十岁的样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道教上清派对西王母的加持。
上清派是南岳魏夫人创建的道教支派,第九代宗师为南北朝时的陶弘景。陶弘景编撰《真灵位业图》,为神仙们排定座次。神仙等级共分七等,而西王母排在了第二等。
可别小看这第二等,道教教主太上教君都只能排在第三等呢!《汉武帝内传》作者佚名,从书中内容看,其著作者很可能为上清派道士。
《汉武帝内传》提到的《五岳真形图》以及西王母命上元夫人向汉武帝传授的“六甲左右灵飞方十二事”,这些都是早期上清派道士研习的重要经文。
道教上清派注重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提倡存思的修炼方法。因此西王母成为了“存思”时的主要神祇。
鉴于西王母的影响力,道教灵宝派也不甘示弱,也将其纳入自己的道派体系。灵宝派的核心经文《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记载,符咒就是由太上道君传元始天尊,再由元始天尊传授给西王母的。
道教灵宝派主张救世度人,不太注重个人得失。因此灵宝派中的西王母更富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救人出水火的责任。
此外,道教三皇派同样将西王母纳入自己的教派之中。三皇派侧重劾召鬼神的符箓法术,因此这一派的西王母就有了召集神仙、驱劾邪鬼的能力。
有了道教三大宗派加持,西王母就越来越年轻了,并且形象上综合了这三派赋予的特点。五代十国的时候,道门领袖杜光庭有一本专门介绍女仙的书:《墉城集仙录》。这本书中的西王母,芳龄只有二十岁左右,仪态万千。并且说到了西王母姓“缑”。
《墉城集仙录》确定了西王母女仙之首的地位,还描述了她被众仙朝拜的情景。从此,西王母在道教中的正统地位,被正式确立下来。
那怎么解释西王母原始的凶神形象呢?杜光庭详细进行了说明:“王母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以前人们搞错了。“虎齿豹尾”的尊神并不是西王母,而是王母的使者白虎神兽。
历史上有没有真实的西王母呢?战国时期流传的《穆天子传》中,提到周穆王见西王母之事。专家们研究认为,西王母并不是一个人,而很可能是西北方的一个部落。孰是孰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