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的医保
随着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药品,特别是一些进口原研药得以降价,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用药负担。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首次组织了医保支持医药产品进口政策研讨会和进口药品、医用耗材集中签约仪式。通过研讨会与签约仪式,释放了支持进口医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鲜明信号,进一步坚定了外资企业提供更多医药产品、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的信心。
所谓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指: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或其代表根据上述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这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全面部署试点有关工作。
据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统计,年至今,国家共组织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覆盖个品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癌症、精神类疾病等常见疾病的常用药价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超过50%。集采改革以来截至年9月,累计节约费用约亿元。
以今年6月28日公布结果的第五批集采为例,共有61种药品采购成功,家企业的个产品获得中选资格,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最高降价98.3%。在这次集采中,外资企业参与度显著提高,涉及的51个原研药产品全部参与申报,报价有效率达到77%,10家外资企业的11个产品中选。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