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
一:历法解释
适用于五运六气、十月历、十二月历以及干支合历的基本条件:
1:连续纪日。
2:连续纪年。
3:采用回归制和以太阳为参考点的相对位置。
4:每天换算一个年干支。
5:节气另外记录。
6:以上只是记录时间的方法的特点,以后在其他具体使用时可能需要再换算。
年天干代表:木星与太阳重合的时间位置,一共有十个。
年地支代表:木星在太阳黄道的时间位置,一共有十二个。
计算公式
年干支的计算公式:N*天
年建天干精确位置的计算公式:N*-N或者N*
年建地支精确位置的计算公式:N*+N或者N*
年干:10*天内木星相对太阳重合的10个位置,平均天一个位置,一共运行约度。
年支:12*天内木星相对太阳黄道的12个位置,平均天一个位置,一共运行约度。
十月历
1:只用天干,不用地支,不注重节气,只注重木星和太阳重合的十个位置。
2:一年天,每个月36天,每个月与第1点对应,72天一个五行季。
3:主要用天干,先要确定年干,以某个起点正好是木星和太阳重合的时候,在甲的位置属于甲年;-1天后是乙年,乙到甲,相差1,1年后的计算公式是:1*-1=-1=天,所以天以后到乙的位置,属于乙年;两年后是丙年,2*-2=2*,天以后是丙年,约年内几乎无误,后面会有检验过程等具体说明。
4:年干确定月干,比如,甲年第一个月一定是甲月,乙年第一个月一定是乙月。
十二月历
1:只用地支,不用天干,不注重木星和太阳重合,只注重木星在节气的十二个位置,虽然在乎节气,却不是以.xx天为一年换算年支,木星公转约天,/≈11.86年,这样木星与年支(也是木星与黄道、节气的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仅仅几十年以内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2:一年天,每个月30天,每个月与第1点对应,以某个起点正好是木星和节气点重合的时候,在子月的位置属于子年;+1天后是丑年,丑到子,相差1,1年后的计算公式是:1*+1=+1=天,所以天以后到丑的位置,属于丑年;实际计算用+1,木星公转周期天,/12=天,约年内没有误差,后面会有检验过程等具体说明。
3:确定年支,以某个起点正好是木星与节气点重合的时候,比如在冬至日的时候,就是子月的正中间位置,其他年支类推,木星与节气的对应关系在年内误差微乎其微,后面会有检验过程等具体说明。
4:确定月支,用法基本和现在用法一样,省略。
干支合历
1:在前面十月历和十二月历的基础上合二为一,天干地支都用,除了能知道木星、太阳,还是能知道月亮的位置(5年之内,年干起月干,月亮在相对太阳的5个标准位置,计算公式:60个月*30天/=5个位置,反过来实际验证5*/29.53≈60.95个月,这里没有考虑岁差)
2:天干为进,地支为退,一年还是天,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干支相配合。如果需要精确计算木星的两个相对位置,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换算一下就行,因为天干的周期用天多了1天,所以天干为进;地支天周期,用天,地支少了1天,所以地支为退。实际我建议用N*-N这样更简单一些。
3:地支变化不大,虽然年支每年少算了1天,每年退1个地支宫位,则每年退1个节气,这个年的变化可以另当做置润的方法,或者与三元九运也有关联,因为土星周期天数10,.5天,10,.5/≈29.88年更接近30年,木星公转周期天,/≈12.03年,更符合/(30-12)=20,每20年重合一次。
这样的月天干由一年10个变成了1年12个,更加让天干偏向节气的位置的同时,又能反映木星和太阳重合时间点,还能反映月亮,这个时候,年干:代表木星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年支:木星和节气相对位置,月干:代表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月支:节气。
4:注意天进1的概念,后面会有检验过程等具体说明。
《黄帝内经》里面的运气学说,主要用的就是这个干支合历,恰好每60*-60=60*=21,天木星太阳重合一次,正符合:《黄帝内经》“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天干配月,如下图:
天干配月*日时干支的原理更复杂,暂时省略,只是这一步目前除非特殊用法,也就没太多必要。可以简单说明一下,在干支合历里面的日干支除了连续纪日以后,需要知道每年的第一个初一,后面就用干支换算一下就能知道月相,能解释一年之内每一个甲子日和另一个甲子日是高度相似的月相。
观测检验
木星和太阳相对重合的时间点选择观测起始点:
发现一个时间比较好,软件:-年01月05日,木星重合,还是冬至初一,JD:(这不代表着是某个具体历法的历元)
1:天干进1怎么来的以及十天干怎么来的?
理论上,日为1年,因为进制是0~,遇到以后进1变成0,就像我们常用的钟表,采用60进制,59以后进1,变成0,
而实际观测发现,木星与太阳重合的周期是0天,/10=天,其他天体运行的规律里面,还存在日进1或退1的情况,(还有其他60进1或退1的情况。为了保证更简单的观测和计算,就不让它进1,计算的时候用N年*天,可以省去减去N年*-N年的进1情况)
以软件:-年01月05日,JD:为起点来看,+N*…
隔1年,
隔2年,
隔3年,
隔4年,
隔5年,
隔6年,
隔7年,
隔8年,
隔9年,
隔10年,(如下图)
隔10年这里就可以发现,正好10个天以后木星和太阳重合,为了方便理解用面向北斗七星时配上图就是这样,如下图:
十干位置图*十月历里面每年第一个月和年干一致。
那隔10年呢?会不会有误差?10年*天=0天,+N*0…
因为前面几个都一样,(为了提高效率,省略前面的文字和配图,只详细提供最后面一个周期的配图。)
隔第1个10年,
隔第2个10年,
隔第3个10年,
隔第4个10年,
隔第5个10年,
隔第6个10年,
隔第7个10年,
隔第8个10年,
隔第9个10年,
隔第10个10年,(如下图)
隔第10个10年很奇妙吧,木星那么听话,那隔年来看看年*天=00天,+N*00…
隔第1个年,,
隔第2个年,
隔第3个年,
隔第4个年,
隔第5个年,
隔第6个年1,,
隔第7个年1,,
隔第8个年1,,
隔第9个年1,,
隔第10个年1,,(如下图)
隔第10个年还是很神奇,几乎分毫不差,那每隔0年呢?0年*天=000,+N*000…
隔第1个0年1,,
隔第2个0年1,,
隔第3个0年1,,
隔第4个0年2,,
隔第5个0年2,,
隔第6个0年2,,(如下图)
隔第6个0年直到距离最初的时间点约多年以后,才开始有15度左右的误差了,还有(-15)/=95.83%的精确度。
2:年地支+1以及十二个地支代表的节气怎么来的?
前面提到过/12=木星公转周期天,/12=,也就是+1,/=12,这个12就是平均12个黄道位置(节气),木星平均每天在黄道上移动30度。
以软件:-年01月05日,JD:为起点,来看,+12*…
*图片中的这个符号就是节气里面的冬至点,如下图:
冬至点符号隔1个12年,
隔2个12年,
隔3个12年,
隔4个12年,
隔5个12年,
隔6个12年,
隔7个12年,
隔8个12年,
隔9个12年,
隔10个12年,(如下图)
隔10个12年隔个12年1,,(如下图)
隔个12年看上去大约隔年才会出现一定度数的误差,已经很规律了。
*即便干支合历里面采用日换算一个年支就算有1天的误差,后期置润确保年干支天象对应也很方便。
二:五行解释
五行除了代表的五种基本实物、颜色、音律等以外,我花了很多时间观测发觉,还代表着视觉上天体的五种运动规律,适用于所有行星,尤其以“大”天体为主导。
木:天体缓慢移动,缓慢远离
火:天体快速移动,快速远离
土:天体发生停留,或者逆行
金:天体快速移动,快速接近
水:天体缓慢移动,缓慢接近
五行对应节气静态时间,如下图:
(主要和十月历有关,2个月合1个五行季,未考虑远近点,或者叫做主气图,而客气5*天一个轮回)
五行静态图大的天体相对小的天体影响更大,我根据万有引力计算:
天体引力对地球影响力由强到弱排名:
1太阳,引力比值:77504
2月亮,引力比值:497333
3木星,引力比值:
4土星,引力比值:272689
5金星,引力比值:
查百度,天体射电爆发波长排名:
1木星,1毫米~几百米
2月亮,1毫米~1米左右
3土星,1毫米~94厘米
4火星,3-21厘米
5金星,1~3厘米
因为火星、水星影响太小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