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拿传统科技超巨——波音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衬托”SpaceX等公司。
一、基本情况
1A、波音(民用为主):历史悠久(年创立,年百年老店)、世界强前列,市值极高(超千亿美元,已经快接近中国股王茅台的一半)、员工数量极多(10余万)且人才济济、7字头客机飞遍各地,冷战期间的F15战机闻名全球。(但近年来主营业务客机部分,与空客的竞争中逐渐显出了颓势,份额正在被蚕食,已经从过半跌到不足40%)
1B、洛克希德马丁(军用为主):
与波音平起平坐的世界强(百年历史,洛克希德成立于年,年与马丁艾丽塔公司合并);同样市值超千亿,同样员工10余万,长期稳坐世界头号军火商交椅,上世纪就已生产U2\SR71等高端侦察机,以及F、F22等一系列隐身战机,尤其F22与现在数量庞大的F35,代表了全球隐身战机最尖端水平,近日美政府还追加采购了高达91亿美元的95架F35
1C、ULA:(联合发射联盟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合作成立,火箭技术为主,后应NASA要求为其专门提供火箭)已研制Atlas、Delta等系列运载火箭,承接GPS卫星等军方为主的百余次发射任务,成功率极高,但是成本高昂。
2、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本来实力上根本比不过两大巨头但SpaceX发展迅猛,年完成著名火箭猎鹰9首射,年末完成火箭回收,年猎鹰重型火箭带飞特斯拉超跑到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太阳轨道,年成功完成载人航天任务员工数量由年的人,发展到现在约人,虽体量仍远不如波音和洛马,但估值已有亿美元以上。SpaceX还很“年轻”(年,至今仅18“岁”)、早期以创始人马斯克自己投资融资为主。
二、最大不同
1、公司决策与理念:波音洛马早已成为大规模集团公司,收购、并购、回购股票等金融操作牵扯了大部分精力财力,影响了企业文化。波音研发比重逐年降低,主要还在改进、、等早年畅销机型(近期部分机型事故率高,加上新冠疫情,退单严重,近日挪威航空也要退单97架还索赔)
各种条规制度,运营成本高,许多想法理念需要通过公司内部审核,主要项目大多追求成功率,追求稳定可靠(代表最高实力的军事方面,波音主要力量放在了改进老款F/A-18,和F15上面。而洛马的F22虽然至今依然很强,但并没有当年竞标对手YF23的理念先进,甚至要落后半代!YF23无传统尾翼、结构隐身能力更强、并且发动机尾喷口有较长的冷却与红外信号减弱通道;新研制的F35结构上也没有跳开F22,基本是迷你版F22)。
上:YF23,下:YF22新品研发上往往先有客户的需求然后参与竞标尽量满足,并且冷战时期美国军方提出的要求非常高,不少材料与技术成本很高仍投入使用,实际研发、生产和保养费用高出预期,政府减少采购,导致单价奇高(F22将近3亿美元,已经停产),F35靠分摊研制制造和加大采购数量来降低单价,也只能控制到将近1个亿/架。
SpaceX没有过多的顾虑,成立之初就是致力于纯粹的航天事业,极力降低成本,作为进入特斯拉之前就已成立的公司,马斯克倾注了许多精力,火星开发是其航天梦想的缩影,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后,还通过内部邮件告诫大家重心要放在BFR火箭上
2、火箭方面:
2A、ULA的火箭:
技术成熟,表现较稳定,但追求可靠性与精度,并没有控制好成本,要价高达数亿,却不敢贸然载人飞行。因此不到1亿美金发射成本的俄罗斯质子号火箭与联盟号飞船,才能赚到竞争对手美国人的钱,多次承接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堂堂航天大国,怎么忍受如此屈辱?因此NASA才直接用成熟廉价的技术支持SpaceX发展。也让ULA负责研制月亮女神计划使用的大推力火箭SLS,这是上世纪阿波罗登月后,尺寸和推力都与土星5号相仿的火箭。
SLS火箭模拟图2B、SpaceX的火箭:
猎鹰9火箭:得益于新兴私企较高的话语权以及SpaceX的技术支持,马斯克的低成本理念得以贯彻。燃料与氧化剂组合为煤油+液氧,主体一级可自主垂直降落回收并重复使用多次。把首次发射成本降到比俄罗斯和我国长征系列更低的程度,首次发射成本不到万美元,这是ULA完全无法比拟的,再发成本更可低至千万,同时保留了较高的载重能力!多次一箭60星已成常规操作。同时也不乏可安全性与靠性的保证,多次测试,甚至直接做了引爆猎鹰9火箭让龙飞船成功逃逸的实验。
乐高版无人船上回收猎鹰9BFR重型火箭与星际飞船(在研,近期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未来极致化低成本的多用途星际运输平台。因为马斯克在学术上天赋,成功说服团队把主要材料换为不锈钢,燃料方面直接使用甲烷+液氧的方式,主因甲烷本身便宜,而且火星在就可以制造!空间超大(运载空间达余立方米),用途广泛,可搭载乘客人以上做洲际飞行,55分钟内抵达大城市,更可以通过多次发射相互加注燃料的方式,保证运力,同时拥有超远航程。
未来操作:BFR星际飞船对接加注燃料项目或公司总结:
马斯克的这些理念表面上大胆、“宏伟”、“难以实现”,但每个项目都能有所关联,并且研发目标是降低成本,普及应用,能找到应用盈利点,成功融资,逐步推动,把现实拉近梦想。
1、为了让全球覆盖高速互联网信号,开始一波又一波的一箭60星(将来BFR一次至少能运载余颗),组网Starlink,最终4-5万颗卫星(进度已超1%),如今已开始开放测试预约
Starlink卫星正在展开太阳能板2、成立SolarCity太阳城公司,用于新能源同时助其未来火星开发。
3、成立隧道挖掘公司,逐步助力其Hyperloop超级高铁项目。
4、成立脑机连接研发公司Neuralink,手机能控制,明年即将实测,先用于病患,改善瘫痪、眼疾等问题,将来再尝试增强脑力对抗人工智能。
5、成立私人学校,解决自己孩子的学业,取消年级制、更多采用项目管理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个性化培养未来人才。(——这是笔者一直呼召的,有爱的重视教育的家庭,才能培养对人类真正有贡献的人。所以此号成为爱客行,客为客观,科技创客,科技极客之意,行就是行动)
其实他也有“打工”,入职特斯拉CEO,当然他看好新能源平台,后来不断注资入股,年特斯拉产能不足,把特斯拉当作自己事业的他住进了工厂,更是从SpaceX资助特斯拉,甚至让超跑上太空,手把手让特斯拉起死回生,现苦尽甘来成市值第一车企,与波音、洛马平起平坐,自己也成为全美获利最高的CEO。
全球化超级IP的他,极具争议性与话题性,来看看其49生日“被过”的样子:
达人恶搞图“IwouldliketodieonMars”从小爱读书,高效学习的他,追求梦想,敢想敢做,几乎成了现实的钢铁侠。他用自身实例告诉大家,潜力无限,学习、思考、勤奋,一切皆有可能,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用自己的声音呼吁大家为梦想与责任,勇于担当,重视自身学习,重视教育,科教兴国
by特约作者爱客行者
多平台同步首发转载请私信
为了追求梦想,不满意就自己干?
还是搁置梦想,老老实实跟着巨头干?
你会怎么选择?
单选
追梦or放弃?
为了梦想,不断学习,自己干搁置自己的梦想,跟着巨头干不断跳槽,找到目标完全一致的团队安于现状,有砖就搬迷茫,不清楚人生的意义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