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洛希极限,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个用来解释土星光环的特殊概念,往往只被天文学家所熟知。一个天体的潮汐力与另一个天体的引力相等时的距离就是洛希极限,在这个极限之外,二者相安无事,一旦突破极限,一方就会破碎,所有的天体碎片都会进入另一方的轨道,形成一道“光环”。
进入太空时代以来,人们对洛希极限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同时也在不断对此进行完善。比如,并不是所有母星都会将卫星撕裂,人造天体不适用于这个极限,因此科学家们试图通过更多的数据来得出结论。
一方面,洛希极限并不是唯一的参考理论,天然卫星的确会受到母星的引力影响,但是同时也会受到自身密度的影响。如果天然卫星的密度够高,它很有可能依然完整地按照原有轨道运行,被撕碎的可能性也会减小。
另一方面,卫星和母星之间的距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突破了极限间距,同样有可能被撕碎,与洛希极限的关系不大。由此看来,不可以将洛希极限作为判断卫星与母星之间关系的唯一依据。宇宙如此之大,其他多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被考虑进去。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的引力同样很大,因此利用洛希极限思考,它在逐渐远离地球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被地球撕碎。但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按照洛希极限来计算,考虑到月球的密度等因素,它的极限比现在的地月距离还要小,我们其实完全不必担心它被撕碎,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此外,人们不禁思考,那么多的人造卫星在地球周围飘浮,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是否也会成为碎片呢?实际上,对体形巨大的天体而言,卫星简直微不足道,二者的引力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没有所谓的洛希极限的限制了。
不过,我们仍然要承认,太阳系中的很多大型天体都有巨大的引力,很容易与体形较大的小行星有所纠缠,所以洛希极限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行星光环。未来再进一步探测,说不定还会发现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