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生生不息。茫茫宇宙,浩浩长空。如大理石般的银河系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
这猪年开始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万万没想到,两个热点竟然是和知识相关的。
作为看官,我们先不论剧情,但是,瑰丽的脑洞和骨子里的情怀,是故事最开始吸引我们的理由。虽然,把原著三十多页的内容还原成120分钟的剧情,让人惊喜的是,这些牛逼的概念几乎没打折扣,被原原本本的呈现在了大银幕上。
无论是冰冻中的北京大裤衩,还是峡谷里的东方明珠。
无论是泛着蓝光的行星发动机,还是地球经过木球的壮阔景象。
宇宙的浩瀚,渺小却强大的人类情怀,尽在其中。
从曾经大热的电影《火星救援》到《星球大战》到如今的《流浪地球》,到对太空超过半个世纪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人类自古就喜欢仰望头顶的天空,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何如此着迷于宇宙。
在人类古代的文明中,人们最看重的就是星空与人的联系,无论是东方的黄道十二宫,还是西方的星座占星术,人类不断的在探索,不断的在寻找自我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位置与意义。
宇宙给人探索的欲望,而当这些元素被加入到设计中之后,更是会增添更多的神秘感。行星们的表面像充满幻想的大理石纹理,所以作为石材人,我在《流浪地球》里看到了宇宙中色彩绚烂的行星和大理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水星vs爱马仕灰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最近的行星。它的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真实的水星颜色为银灰色,它的表面的色彩变化是非常微妙的,因为它靠近太阳,所以太阳风也会导致它的颜色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果你仔细看水星的纹路,神秘的灰色,低调、包容、内敛有质感,就像大理石系列的爱马仕灰,颜艺着独特的气质,爱马仕灰大理石纹理丰富,层次色彩令人陶醉,材料细腻,光度好,和水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土星vs直纹白玉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漂亮的行星,它的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它并不是一个圆球体,而是一个扁球体,是太阳系里最扁的,土星颜色很多,主要是淡黄色,它的表面纹理像一条条弯曲的线体环绕整个星体,就像大理石系列中的直纹白玉,层次分明,纹理错落有致,条纹赋予了白玉运动的气息。
木星vs英伦玉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由于木星的自转速度较快,因此在它的大气当中可以看到与赤道平行、明暗交替的条纹,这些条纹就像是木头的纹理一样,就像大理石系列中的英伦玉一样,米黄与米白相间的玉质纹理,柔和的颜色,自然、简洁、含蓄,却又能超乎人们的期待。
金星vs金啡网金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也被人们叫做地球的“姐妹星”。大理石系列的金咖网的灵感就来自于金星,高挂夜空,却又异常明亮,金光中处处透露着其丰富地貌纹理。金咖网色彩斑斓,丰富的纹理随性粗狂,大颗粒的块面有着玉石的温和,小颗粒块面有着化石结晶的强烈。宛如在炙热天里雨滴洒在地面上营造的斑驳感。
海王星vs蓝玉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的远日行星,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它那淡雅的幽蓝色就像大理石系列中的蓝玉,风云起兮,气象万千,它是石材品种中较名贵的石材之一,材质很细腻,透光效果好,润泽亮丽,自然通透,整体雅致如浩渺银河,自然写意,灵动洒脱,装点出简约优雅的生活空间。
天王星vs格兰云天和海王星的蓝不同,天王星的蓝色更浅一些,并且蓝白相间,似蓝天白云般,它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大理石系列的格兰云天就运用了天王星的灵感,蓝白色泽相互掩映如海天相接,白一层,蓝一层,一抹惊艳,一抹浪漫。
火星vs阿波罗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它的表面呈现出了铁锈橘红色,它属于类地行星,橘红色的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阿波罗大理石延用了火星的炙热的质感,它的表面的纹路层次不齐,却高度防腐蚀和防火,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大理石。
大理石,赋予人一种清澈又朦胧之美;于眼中,线条如此行云流水,耐看轻缓;于手间,质感温润如玉,耐用隽永。它结构均匀,耐磨,不变形,不受潮湿影响,清洁方便。
大理石,每一块都有不同的纹理和色彩,质感沁凉,色泽自然,剖面花纹自然写意。
大理石,像宇宙中的每颗行星,永远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