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被欧美媒体污名化为“航天事故”,由来已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年5月5日,中国发射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无人飞行,但比神舟飞船空间更大),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就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5月11日,有残骸坠落在科特迪瓦马洪努村,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就说:“它飞过了人口中心,并重新进入了地球大气层。这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年4月29日,发射的是天和号核心舱,其运载火箭也是长征五号B,5月9日,长五B的部分残骸,坠落在马尔代夫国的领海上,这一次欧美国家的媒体就以“中国的‘航天事故’”为题进行报道了。但,其实,中国的这次无控制残骸坠落,在人类航天史上,还排不到前三重。美国和苏联当年的无控制残骸,可要重多了。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今天,我们以重型运载火箭为中心来讲一讲冷战史。苏联老大哥就是一个教训,老大哥在教我们怎么开车。
超重型运载火箭是指一种具备公斤以上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能力的运载火箭,年至年,美国人开发的土星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有效载荷已经达到公斤了。前苏联开发的N1运载火箭,有效载荷是公斤,但是,始终没有成功,因为急于求成,到了年,该项目被迫取消。苏联留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发展重工业,不能忽视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发展经济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苏联的重型运载火箭,计划失败第一:美苏是航天垃圾生产大国
工业肯定会产生污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污染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才是航天垃圾生产大国,早在年的时候,美国人就开展了空间站计划,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就是天空实验室,美国人总共送了三批宇航员上去了,年7月12日,天空实验室失控坠落,主体落在印度洋,部分残骸落在了澳大利亚西南海岸的港口城市——埃斯佩兰斯镇。
年至年,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中国人要建立空间站,要登月,肯定要开发重型火箭,但是,我们与美国还是有差距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有效载荷是公斤,这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目前正在开发的是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有效载荷约是公斤,长九的预计发射时间是在至年。年,我国将首飞“火箭”,即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有效载荷是公斤。也就是说,我们年发射的重型火箭,其有效载荷都低于美国在年至年,开发的土星五号系列火箭(近地轨道有效载荷公斤),也低于前苏联开发的N1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有效载荷是公斤)。中国的载人探月任务将要使用的可能就是“火箭”。
长征五号遥四,发射的是火星探测器当然长征五号,将来有可能商业化,其同款竞争对手就是SpaceX开发的重型火箭。
航天垃圾的生产大国,其实是美国,这和碳排放的道理是一样的。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崛起,确实感到担忧,所以,他们的媒体才会污名化中国的科技成果。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了,又何必急于一时呢?对于这些“噪音”,我们装作听不见,它就不存在。
美国的土星五号,上个世纪70年代第二:美苏太空竞赛
苏联当年的教训,历历在目。美苏太空竞赛始于年,因为这一年,美苏两国都拥有了可以将物体发射到太空的弹道导弹,在最初的阶段,苏联人略胜一筹。为什么?因为苏联的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苏联在年10月4日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而美国的首颗人造卫星是在年1月31日发射的,两者之间,相差不到3个月。
年4月12日,苏联人又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尤里·加加林成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而美国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是在年5月完成的,美国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艾伦·雪帕德,两者之间,相差不到一个月,满满的竞赛日程。
美国的第一位宇航员苏联人发射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完成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年,赫鲁晓夫雄心勃勃,要让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在年超过美国,这就是“超越美国”的来历。美国人知道以后,觉得自己要落伍了,于是,立刻加强了基础科学的研究,最终的结局,美国人赢了。美国人成功开发了土星五号运载火箭,成功登陆了月球,而苏联人开发的N1运载火箭却几经失败,最后,不得不取消项目。
年,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第三:冷战是一个坑
美苏太空竞赛,最初,苏联人是略胜一筹,苏联人胜在哪里?苏联的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后来,为什么输了?因为苏联没有市场经济,没有自由竞争的机制。
苏联人在年,预计苏联的工业产量在年将会超过美国,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到了70年代开始放缓,到了80年代,已经被日本反超了。
年3月,苏联的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联名给苏联领导人,写了一封名为《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这份呼吁书的倡导人是苏联氢弹之父安德烈·萨哈罗夫,他们说:“从我们的国外朋友那里,我们有时听到有人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比作一辆巨大的卡车,这辆卡车的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用另一只脚踩刹车,更明智地利用这把刹车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萨哈罗夫提出的建议是,更明智地利用这把刹车,也就是说给予各地的工厂和行政机关一定的主动权,并不是要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然而,这一建议,被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置之不理。
苏联这辆“卡车”在20世纪的30年代至60年代,为什么开得很快?因为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经济关系并不是很复杂,而一旦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经济关系就变得复杂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经济关系的,苏联领导人当时就没有想到运用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而是一只脚使劲踩刹车器,另一只脚使劲踩加速器,如此开车,后果可想而知。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脚怎么刹车器和加速器,这是一个实践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驾照考核过关之后,要去实践,车开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怎么开了。
苏联解体,其实,根本不是美国人造成的,苏联解体的时候,美国总统老布什一脸懵逼,甚至有点害怕,像苏联这样的大国突然解体了,苏联的核武器怎么办?当然,从内心来讲,美国人是高兴的,对于苏联解体,他们当然是表示欢迎。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我们有自由竞争的机制,不存在同时踩加速器和刹车器的问题。今天的中美关系与当年的美苏关系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因为苏联没有市场经济,没有与美国和西欧进行过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交流。
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误入“新冷战”这个坑,要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对于中美关系,我们要深刻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该竞争时竞争,该合作时要合作。
美国人既然制造了一个陷阱在我们,那我们就不要往里面钻嘛。你不钻“陷阱”,“陷阱”就不存在,不听“噪音”,“噪音”就不存在,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因此,建立空间站、登陆月球,我们也不要刻意去和美国人竞争,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超越自己,就足够了。就像两个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样,我只要到达我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完成了我应该完成的任务就行了,就空间站而言,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成空间站任务的国家,目前能制造重型运载火箭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超越前面那辆车,也不是不可以,有时候,可以适当超一次,但是,如果我开快了,他也开快了呢,难道我还非要追赶他,况且,国际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的后面周围,还有其他人在开车。大家在一起开车,每一辆车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前进的方向一致,那就是拥有更强大的生产力,担负起人类这个智慧生命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一些共同的课题,需要解决,比如,能源枯竭、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等。我们想想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当我们人类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些课题都是更高站位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