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晚小品《一波三折》击中不少观众笑点。贾玲饰演的母亲开场那句“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一旦体检反而耽误事!多看看我分享在群里的养生小文章,比什么都强。”此话虽然荒谬,但让不少年轻观众瞬间联想到自家那位讳疾忌医,却将网络养生文视为圭臬的长辈,开怀之余亦倍感扎心。
作为国民文化体验的最大公约数,春晚小品在博观众一笑之余,更承载着展现社会变迁,传递健康理念的责任。小品中老年母亲对体检态度从排斥到接受的“一波三折”,便是当下科学养生理念逐渐崛起的生动体现。
“预防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再就是一定要定期体检,任何重大疾病的形成,都是需要时间的,只要咱们早发现早治疗,大病就都会变成小病!”小品尾声这句掷地有声的总结,引发观众热烈鼓掌,也成为小辈们向长辈传递健康观念的生动教材。
那么,被央视春晚点名表扬的健康体检,对大众身体健康的维系到底有多重要?体检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怎样的?
健康体检重在“健康”,是一种化“被动看病”为“主动防病”的积极自我保健方式。健康体检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一些健康状态中的潜在危机,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疾病,则能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对健康状态的维系以及后期医疗成本的控制,十分有益。
专家指出,看似无病的健康的人群,尤其需要加强体检意识。
一方面,许多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患者没有感觉。如高血压患者有近一半是在体检时才被确诊的;几乎没有征兆的隐性冠心病,到自我察觉时往往已到晚期;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血糖等问题如果不加控制,会随年龄增长日益严重,甚至导致脑血栓、冠心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另一方面,对于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癌症,通过体检筛查早发现后,早期干预的方式可以更为多元、有效。目前,不少肿瘤病种已经有了很高的治愈率,其中不少如果能够早发现、及时科学治疗,五年存活率能超过50%。
对更多健康人来说,坚持定期体检的意义在于,可以建立起客观科学的个人健康档案,了解家庭生活存在的健康隐患,并基于此调节生活习惯,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人的身体状态是不断变化的,通过每年体检结果的变化,大家可以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状态的变化,甚至能尽早发现家庭生活习惯中埋伏的健康杀手。如查出“四高”问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便表示家庭生活习惯出现了问题,要加强锻炼、改善饮食结构。
除了基础项目之外,人们更应该根据自身需求,精准选择体检项目,而年龄、性别、职业、家族病史,都是体检项目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对于18到45岁的人群来说,体检后,各项指标都正常的话,可选择在两年到三年内再进复检,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疾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建议每年都要进行体检。
年龄越大越要侧重对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代谢性问题以及癌症的检查筛选。如有家族病史,则需每年针对特定家族疾病进行定期筛查。
从性别角度出发,围绕生殖系统的问题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