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龄上看,人在40岁以后,体内的血脂就会越来越高,如果再有其他诱因存在,就容易得高血脂;从营养上看长期食用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者容易得高血脂;从体力活动量上看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容易得高血脂,其中尤以男性中年知识分子最为明显。坚持锻炼、勤于劳动的人不易得高血脂;久不锻炼,不常参加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易患高血脂。
这四类人要注意高血脂高血脂是“百病之源”,最终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同时,血脂异常低龄化也越来越明显。由于高血脂的症状不明显,常被人们忽视,但它已经在悄无声息的侵蚀着人们的健康。对于高血脂我们应该尽快地进行预防,避免被盯上。尤其是4类人更应该注意预防高血脂。
1.平日应酬太多的人
工作应酬常要大吃大喝,且饭菜得是大鱼大肉,酒要喝到宾主尽兴。所有这些都是维持血脂健康的大忌。四十几岁就大腹便便的所谓“成功人士”,很多便是从应酬酒桌,迈向高血脂患病人群的。
2.嗜酒的人
如每天都要喝半斤白酒的人。因为饮酒过多容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酒精经过转化后,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所以,高血脂病人最好戒酒。
3.喜食动物内脏的人
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毫克,约是美国心脏学会建议的每天毫克的7倍;克猪肝中含胆固醇毫克,也已经超过了每日推荐的摄取量。
4.不爱运动的人
现在的办公室一族,出入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平日所有事务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好了,走路、运动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事。然而,对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来说,坚持运动却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什么因素导致高血脂
一般来说,人体血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对血管有“密封”的作用,血脂无法进入血管壁。
那到底是何方神圣帮助血脂突破这重屏障,侵入血管壁的呢?对此,医学界经过多年研究,归纳出以下六大危险因素:
第一位:吸烟吸烟已被证实为导致高血脂的头号危险因素。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间的缝隙增大。这样一来,血脂随血液流经这段血管时,就能像水中的泥沙一样通过上皮细胞的缝隙,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血栓。心内科专家介绍,曾经有一位28岁的病人由于长期吸烟引起高血脂、动脉硬化,最后因心肌梗死死亡。
第二位:高血压血压过高,使血管上皮细胞长期受到高压冲击,发生变性、功能减退,从而让血脂伺机进入血管壁。
第三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血脂。它能够在血管壁内外自由往来,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血脂重新“搬”出,“逆转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过程”,心内科专家说。但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都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影响,比如吸烟、缺乏运动就会使其含量减少。
第四位: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如果市民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男性发病早于55岁,女性早于65岁),很有可能其本人基因上也有缺陷,天生血管内壁功能不好,同样有可能导致高血脂。
第五位:糖尿病糖尿病对血管壁上皮细胞的危害与冠心病相当,同样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位:年龄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会随年龄渐长而退化,当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就要注意积极防治高血脂。
心内科专家说,凡是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应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