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我们通常的叫法,实际上,将其称之为血脂异常更为准确,因为我们的血脂异常问题,不但包含了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等升高的问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也属于一种高血脂的风险因素。
高血脂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问题,通常血脂指标出现了异常,身体并不一定会有明确的症状来提示你,很多朋友都喜欢以症状来定疾病,或者以出现症状作为积极控制疾病的起点,其实这样的起点并不准确,往往是太晚了。
问“高血脂的人出现哪些症状,要及时注意了”,其言外之意就是,高血脂没感觉就不用管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出现血脂异常问题,首先要做的不是等出现症状,而是应该及时的结合血脂异常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高血脂对身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如果通过评估发现已经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不管有没有异常感觉,都应该尽早的对血脂水平进行积极的控制,而不是要等到出现症状时才去控制和调理,真的出现症状时,疾病已经形成,这时候再去控制,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却远不如尽早控制,减少疾病发生风险来的更重要,健康获益更大了。
高血脂的风险评估如何做,一般情况下,高血脂带来的主要风险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不断进展,最终带来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有了高血脂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心血管风险的评估,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高血脂的健康风险评估——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mmol/L,或总胆固醇超过7.2mmol/L,不需要其他风险因素评估,直接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未来十年内发作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超过10%。
2.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40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过1.8,或总胆固醇超过3.1,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
3.有高血压问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2.6,或总胆固醇水平超过4.1,有以下风险因素中的2个,就可判定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男性年龄大于45岁,女性年龄大于55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
这3个例子,基本上涵盖了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情况,但也还并不全面,肥胖,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因素,在心血管风险评估时,都是重要的评估因素,有高血脂问题的朋友,一般不用自己去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专业的医生会结合具体情况为您做出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评估,如果确实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不管有没有出现症状,都要积极的控制好血脂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高危风险的朋友应当至少控制到2.6mmol/L以下的水平,而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控制到1.8以下则更佳。
高血脂如果长期不控制,会逐渐的影响我们的血管健康,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当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硬化狭窄,狭窄程度超过50%时,就可能会出现因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当出现冠状动脉血管急性梗塞时,也会出现剧烈胸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同时有出冷汗,濒死感等感觉;当颈动脉受高血脂影响出现颈动脉斑块,造成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超过50%甚至更多时,就会影响脑部供血,使人体出现眩晕,乏力等脑供血不足症状,当脑动脉出现梗塞或出血时,则会发生脑卒中的问题,脑卒中轻则影响患者意识,行动能力,出现单侧肢体运动受限等不良预后,重则危及生命;当甘油三酯过高时,不去积极的控制,仍然胡吃海喝,则容易引起甘油三酯颗粒堵塞胰腺毛细血管,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疼痛剧烈,救治不及时,同样也会出现休克,死亡的问题,我们不早些去做好高血脂的控制,反而要等到出现这些慢病或急症症状的时候再去控制血脂,是不是真的太晚了呢?
李药师谈健康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