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庭成员间,罹患同一种疾病或多种疾病。
以家庭为单位出现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胃炎、大肠癌、肺癌的聚集现象尤为严峻。
因此,社会上流传“慢性病会传染”的说法,真有其事吗?
慢性病真的会传染吗?
首先,这些疾病大多数都有“遗传易感性”,也就是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微效致病基因的累加作用,使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具有患病的遗传基础。这种由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的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所以易感性仅指个体的遗传基础。而易患性与发病阈值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病,称为易患性。
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时,这个个体将患病,这个易患性的限度称为阈值。这样,连续分布的易患性变异就被阈值划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为正常个体,小部分为患者。阈值代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感基因(即致病基因)的数量。
夫妻、子女或者大家庭成员,长期遵循相同的饮食、睡眠、居住环境等,极易导致家庭成员患上同一种疾病。例如,一家三口喜食油腻、动物内脏,非常容易造成家人患脂肪肝。一些慢性病的微效致病基因也通过遗传方式可在家族成员中散布,这样就很容易“群体性”发生某种特定的“慢性病”。
这种情况不是“传染”,而是“遗传”加“环境”共同导致的结果。
慢性病危害远高于传染病
慢性病的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并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在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把慢性病归纳为: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从这里看,慢性病应该是不传染的。
虽然慢性病不传染,但得病的人数更多,危害比传染病更剧烈。
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方法
人们往往是健康出了问题才开始养生保健,保健意识还有待提升。所以人们在“未病”状态的时候,就要懂得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共庆新春同焕新颜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