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次发射。
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余秒关键技术试验、多个日夜的磨砺、10余万航天人的坚守……被称为“胖五”的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迎来重生时刻,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
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更重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自年中国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发射升空,到年“神舟11号”飞船升空,我们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胖五再一次出发,中国空间站,载人登月终于可以按照日程开始前进。
遥三是长征五号恢复发射之后第一次升空,对相关科研人员来说,要从遥二火箭的故障阴影中走出来,压力肯定是有的。长征五号的使命不凡,承载着中国未来30年的空间计划,包括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探火计划等。
根据中国航天的发展规划,预计在年代建成一个60吨级的空间站,主体结构为三舱布局,每个舱室质量在20吨左右,因此必须由长征五号火箭来发射。
美俄在建造空间站时用到了质子火箭、航天飞机等运载工具,俄罗斯的质子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0吨,因此空间站的核心舱都在19至20吨。比如曙光号功能舱为19.3吨、星辰号服务舱为19.1吨,可以认为火箭的运载能力直接决定了空间站的大小和规模。
在探月、探火方面,乃至对太阳系中外侧轨道的天体进行探索,也需要运载能力更强的火箭。火箭的运载能力越强,就能将探测器送入越远的轨道,从而大大缩短任务时间。
比如印度在年发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时就遇到火箭运载力不够的问题,1.3吨的火星探测器需要先绕地球飞行将近一个月,获得足够的加速后才飞往火星,全程约天。如果火箭的运载能力足够强大,就能够让探测器获得足够快的速度,直接飞往火星,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任务时间。
长征五号并非中国航天的目标火箭,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虽然能够对付大部分的空间任务,但要想在深空任务中有所突破,就要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比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吨的长征九号,预计在年至年首飞,与土星五号相媲美。
如果长征九号出现,那么中国载人登月也指日可待了。在我们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长征五号遥三发射,只是一个开始。
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尤其是在航天创新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胖五之所以如此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