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晚上20点46分,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升空。自年7月2日发射失利后,经历了长达天的等待,“胖五”再战苍穹,终于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次发射成功,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翻身仗”,成功的那一刻,有多少人欢呼雀跃,多少人热泪盈眶?
“胖五”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成功后又让无数人如此激动,除了上次失利外,还有一点就是它强悍的性能,它帮助我国实现了从中型到大型火箭的跨越和升级换代,完全可以说是我国现役最强的运载火箭,即便放眼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
单以运载能力而言,在世界现役的大型运载火箭中,头号交椅肯定是非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莫属,它能够将63.8吨的物资运到近地轨道,有“世界最强运载火箭之称”;
排在第二的,是美国的重型德尔塔4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8.7吨,美军去年还用它把一颗间谍卫星送上了天,该轨道是美国间谍卫星此前从未使用过的,算是一个开创性成果;
排在第三的,就是咱们的“胖五”了。胖五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超过了俄罗斯的质子M火箭(23吨)和欧空局的阿丽亚娜5火箭(21吨)。
从这份简单的排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航天的进步到底有多大,前面提到过,胖五帮助我国实现了从中型到大型火箭的跨越,在它之前,我国火箭运载能力在航天大国中是属于垫底存在的,把神舟载人飞船送上近地轨道的长征二F火箭,运载能力在8.8吨左右,远低于美俄欧三家。可胖五却改变了这一局面,让我国在火箭运载能力上仅次于美国。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卫星,还是载人飞船的发射,还是进行登月、火星探索等,都离不开运载火箭,而火箭运力越大,可以选择的余地就更广。我国很多新一代的航天器,都将会使用长征五号系列进行发射,比如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空间站的核心舱等,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长征五号,我国很多航天任务都要面临短暂的困局。所以,用“一发定全局”来描述此次胖五的成功发射,毫不为过。
理所当然的,胖五发射具有如此重要意义,在我们兴奋的同时,西方某些国家肯定也会跳出来发表一下看法,比如德国媒体就说长征五号对中国航天的价值,不仅仅是在运载能力等纸面数据上与美俄有一拼之力,更关键的对中国下一阶段的航天计划,比如探月工程、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等,都有重大意义;美国媒体表示,“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必须给予肯定,可是相对于美国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虽然这有借机炫耀的意思,可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个事实,与美国相比,我们确实还有不小差距。
不过,有差距不怕,在无数兢兢业业的航天人辛勤努力之下,我们与美国的差距肯定会不断缩小,比如长征九号正在加紧研制中,预计将于年前后发射,而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高达吨,直追美国被迫放弃的土星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