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人类走进了科技发展的道路,开始了辉煌的科学探索历程。在科技力量的帮助下,很快我们就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飞天。人类终于有能力走出地球,开始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
人类走出地球之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地球所在的母星系-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恒星系,有中心处的恒星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它大量的各种天体物质构成,科学家通过观测研究发现,太阳系可以分为内太阳系和外太阳系。
内太阳系主要是由八大行星构成,而外太阳系则是指以柯伊伯带为界以外的范围。曾经科学家认为柯伊伯带就是太阳系的边界,只要探测器能够穿越柯伊伯带,那就是走出了太阳系进入了系外星际空间。
可是后来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观测发现,柯伊伯带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神秘的奥尔特云存在。它环绕内太阳系,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星系护罩一样,将太阳系包裹其中。如果我们站在太阳系外观测地球,是很难真正观测到的,原因就是有两道防护保护着地球,一道是厚达一光年的奥尔特云,一道是柯伊伯带。
自从发现了柯伊伯带以及更神秘的奥尔特云之后,科学家对太阳系边缘的探索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可惜人类的科技实力还非常有限,我们现在的探测器也只能对柯伊伯带进行一些简单的探测研究,而更遥远外围的奥尔特云,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到达。
奥尔特云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区域,比外行星和柯伊伯带还要远很多。跟长得像甜甜圈一样的柯伊伯带不同,奥尔特云是包围着整个太阳系的巨大而厚实的球形壳。奥尔特云的内层边缘距离太阳大约天文单位的位置,而其外层边缘距离太阳大约有00天文单位这么远。这片区域充满了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留下的数十亿乃至数万亿的冰岩物体。
奥尔特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只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基本知道恒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不管是太阳系还是宇宙中的其它恒星系,基本都是诞生于星云之中。也就是恒星还没有诞生的区域,最初是一片星云。
当星云中的物质通过不断旋转,中心物质聚集越来越多之后,会形成一个天体,这个天体就是原始的恒星。原始恒星形成之后,通过强大的引力会加速吸收物质,质量越来越大,最后点燃内部核聚变,彻底演化为一颗燃烧的恒星。
恒星形成之后,剩余的边角料不断形成了行星以及其它的各种小天体。从理论上为讲,像太阳系这样的单星系,早期的时候,星云中的物质基本都被恒星和行星吸收掉了,最后形成的恒星系边缘地带也不大可能形成像柯伊伯带这样的星环,更不大可能形成天体和物质较多的奥尔特云。
正是如此,科学家对于柯伊伯带以及更神秘的奥尔特云的起源才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那么这样两个环线内太阳系的保护罩是如何形成的?对此,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早期太阳系可能有两颗恒星,除了太阳之外,它还有一个质量跟它差不多的姐妹。
如果50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诞生了两颗恒星,那么后来一颗恒星远离太阳系而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就能够解释得通了。太阳形成后不久与这颗距离非常近的黄矮星相互影响着形成了双星系统,然而在运行了几百年万年以后另一颗恒星逐渐被甩出太阳系。
单星系统和双星系统在引力结构分布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宇宙中大部分的恒星系都是双星系统甚至是三星系统,而像太阳系这样的单星系统是非常少见的。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星云在诞生恒星的过程中,往往都会诞生两颗甚至是三颗恒星。
只不过,大部分的恒星系统,诞生的两颗或三颗恒星,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引力平衡,最后形成了稳定的双星系统或三星系统。而太阳系则不同,星云形成的两颗恒星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一直没有稳定下来,反而是其中一颗恒星逐渐偏离星系轨道,最后逃离了太阳系。
而一个不稳定的双星系统,也会对整个星系的行星,小行星以及其它的天体,物质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内太阳系受到太阳的引力影响较大,逐渐稳定下来,可是太阳系边缘则受到了另一颗恒星的影响较大,于是在这颗恒星不断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太阳系边缘也形成了柯伊伯带以及更外围的奥尔特云。
奥尔特云中的大量天体,尘埃等物质有可能就是环绕另一颗恒星运行,它们被一颗恒星带到了外太阳系,最后这颗恒星以更快的速度脱离了出去,最后留下了这些物质,天体形成了现在的奥尔特云。
如果科学家猜测早期太阳系有两颗恒星的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太阳系的天体,物质量远比我们现在看得到要多得多。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早期太阳系可能有上百颗行星,可是现在只有八大行星,其它的那些哪去了?
科学家的解释是早期太阳系不稳定,上百颗行星互相撞击,最后只剩下了八颗。可是这里有一个疑问:如果早期太阳系有上百颗行星,即使后来它们发生了撞击,必然也会有大量的行星碎片存在于内太阳系。可是我们现在我们只发现土星有土星环,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这两个天体碎片区域,科学家猜测有可能就是早期太阳系行星撞击毁灭之后形成的。可是这两个碎片带最多也就是二颗行星的质量,还有大量的其它行星碎片哪去了?它们有可能最后都去了外太阳系,而带走它们的有可能就是那一颗离开太阳系的恒星。
通过这个猜想,让我们想到了近年来科学家一直猜想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通过对太阳系边缘很多天体的异常轨道观测,科学家认为太阳系边缘地带,大概率会有一颗行星存在。只不过,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还无法发现它。
如果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它的来历科学家曾经认为有可能是来自于太阳系之外,意外进入太阳系被太阳引力捕获。也有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来源于太阳系早期形成的行星,只是后来跑到了太阳系边缘,一颗比地球还要大几倍的行星,想要跑到外太阳系的边缘地带,如果没有特别的引力拉扯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这个引力有可能就是那颗离开太阳系的恒星带动的。
由此可见,早期太阳系可能存在两颗恒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目前还只是科学家的一个猜测,到底太阳系早期是一颗恒星还是两颗,答案其实就是奥尔特云,只要我们能够进入奥尔特云,对那里的天体物质进行详细的观测研究,或许就能够找到答案。
只不过,想要自由穿梭于奥尔特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整个太阳系算上奥尔特云,直径至少在2光年以上。在人类没有实现超快的速度之前,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进入奥尔特云探索,即使是现在人类最快的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它要进入奥尔特云内层边缘,恐怕至少还需要年才行,而要穿越奥尔特云,没有一万年以上的时间根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