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由于意识形态对立进入冷战阶段,双方均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为了在新的领域争夺排名问题更是开展了异常激烈的太空竞赛。苏联年10月4日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则在年8月17日发射人类第一颗月球探测器;苏联年4月12日将加加林送入太空,美国则于5月宣布要搞载人登月……
▲被美军俘虏时的冯布劳恩。之后美国逐渐在航天领域反超苏联,不仅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也打造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时至今日美国依然是航天方面的霸主,但美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得益于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工业能力,还严重依赖二战之后来的美国的大批德国专家。正是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美国在航天方面的发展才能顺风顺水,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名火箭技术员和专家在美国合照。年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德国败局就已经注定。不过德国在战争时期推出的很多武器装备例如喷气式战机、V-2火箭、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红外夜视仪等都是黑科技般的存在,美国和苏联都希望能够在攻入德国后获得这些武器装备的资料和相关专家。
V-2火箭虽然在实战总表现不佳,但依然给英国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美国正是看中了V-2火箭的巨大潜力,也想得到V-2火箭的资料和专家,为此战略情报局开展了“回形针”行动,专门在战争结束之际帮助美军网罗德国各方面的科研人员,其中不乏冯·布劳恩、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迪亚特·格劳等一大批火箭专家和技术人员。
▲冯布劳恩和土星5号引擎的合影。自年开始,冯·布劳恩就一直带领人员为德国研制火箭,他也知道德国战败后美国和苏联都想得到V-2的资料,于是在年春冯·布劳恩就决定带着团队向美军投降,并且将重要资料藏匿在一个废弃的矿井中。年5月2日,他们与美军第44步兵师成功接头,最终带着上百名火箭研制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向美军投降。年6月20日,美军将这些火箭专家秘密转移到美国。
来到美国后冯·布劳恩一直想研制推力更大的火箭,也发表了很多关于运载火箭的文章,可美军最开始只是让其教授美国人怎么制造导弹,并没有重视冯·布劳恩的运载火箭思路。直到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美国才着急了,连忙将冯·布劳恩找了过来让其突击搞一款运载火箭。作为火箭制造小能手,冯·布劳恩也没有让美国人失望,仅用84天时间就把导弹改成了“朱诺”1号运载火箭并研制出“探索者”1号卫星。年2月1日,“探索者”1号被成功送入轨道,从此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竞赛就开始了。
▲阿波罗11号静待发射。年4月12日苏联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并返回地面,美国人为了追赶苏联在同年5月25日宣布美国计划在年之前将宇航员送到月球,随后冯·布劳恩就被安排帮助“阿波罗计划”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在年11月9日执行的“阿波罗”4号任务中,“土星”5号大推力运载火箭首次登场。“土星”5号高.6米、直径10.1米、质量高达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吨,在这种大推力火箭的帮助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才能顺利实施。
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搭载“阿波罗”11号升空。经过4天的飞行,着陆器“鹰”号于7月20日20时17分40秒在月球表面着陆。7月24日16时50分35秒,返回舱“哥伦比亚”号顺利降落,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成功了一大步。接下来“土星”5号又多次将宇航员送到月球,直到年底“阿波罗计划”结束。
▲美国天空实验室。“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美国随即启动“天空实验室”计划,年5月14日“天空实验室”成功发射,而空间站的主舱段就是“土星”5号火箭的箭体改来的。尽管美国在年2月8日后就再也没有向“天空实验室”运送过宇航员,但该计划为之后实施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美国能够在太空竞赛中由落后到反超,德国火箭专家功不可没。而“回形针”行动除了帮美国搜罗到上百名火箭专家外,还有电子、生物、航空、物理、医学等多个领域上千名德国专家和工程师也到了美国,总数高达人之多。
如果一个国家要培养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师需要至少数十年的时间,而美国通过“回形针”行动就直接将这些人才笼络到手,数量众多的德国专家为战后美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这里是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识/战争历史科普小站,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