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本月美国阿尔忒弥斯1号火箭发射再次故障,人们脑子里的问号越画越大,这还是那个科技超强的大漂亮国吗?于是乎美国曾经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又被人们提了起来!
本文就把阿波罗登月计划前因后果给大家捋一捋,疑点也给大家列一列,大家自己分析分析,毕竟能够证伪的才是科学。
背景
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不为科学,只为证明自由资本主义比共产主义更先进,好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推进全球扩张。
年10月4日,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恐慌,拉开了美苏太空冷战的序幕。
那时的科学全都披着一件政治外套!
1、美国《新闻周刊》当时报道“一个专政的国家一群被控制的科学家已经给‘卫星’这个词赋予了奴役的色彩.....”。
2、在联大会议上苏联代表刻意询问美国代表是否需要技术援助莫斯科有向落后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的义务。
3、年意大利全国大选期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还亲自打电话要求科罗廖夫(苏联航天负责人)发射一颗人造卫星为意大利共产党争取选票。意大利共产党最后虽然没有胜选,但士气大振。
其后虽然美国也成功发射了卫星,但由于火箭推力比不上苏联,发射的卫星比苏联的小很多,为了赢得这场太空竞赛,美国决定升级赛道,年10月1日,美国国家航天局正式成立,紧接着推出了“水星计划”,希望在载入航天上压苏联一头。
年4月12日苏联东方1号载人火箭发射成功,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赫鲁晓夫当时以傲慢的语气强调“是资本主义国家追赶我们的时候了。”而《纽约时报》直接评论该事件的影响“我们的盟友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从上面的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太空冷战的初期,苏联基本是压着美国在打,美国无论卫星发射还是载人航天都慢人一步,美国盟友和国内媒体都给美国总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句话,干不过苏联,我们就得完蛋!
为了压过苏联,美国迫不得已再次提升赛道。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首次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这次美国就开了挂一样,耗资亿美元,从年5月至年12月共6次完成了6次载入登月,其中从阿波罗7号—阿波罗11号,基本上每2月就有一次载入航天发射,进展速度之快,发射频率、成功率之高都令人惊叹!
为什么要介绍这个背景,因为想让大家了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当时是个必须成功的政治任务,可以说关乎着美苏冷战的胜败!
而正是阿波罗登月的成功将苏联科技雄心彻底击溃,苏联虽然没有正式对外宣布载入登月计划,但其实内部一直在调集大量资源全力科研,可惜联盟号飞船的接连失败,直接导致苏联了的衰落。
一些不合常理的情况
1、自己人开怼
年6月,“阿波罗登月舱”承包商洛克达因公司雇员比尔凯恩(BillKaysing)和兰迪里德(RandyReid)出版了一本叫《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美国的亿美元骗局》(《WeNeverWenttotheMoon:AmericasThirtyBillionDollarSwindle》)的书,从内部开怼。
他指出实际的登月过程是火箭确实发射了,人们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那壮丽的场面,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飞往南极,载入飞船在那里被弹出,被军方回收,接着直播画面被切回宇航员在地球实验室里的表演,之后进入指令舱,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后来有部电影《摩羯星一号》呼应了他的说法。
2、几乎没有美国的主流科学家认真对待“登月造假论”,并主动出来澄清事实,或者进行科学辩论,NASA和当年“阿波罗11号”上的宇航员似乎都对此没有兴趣。
3、当年的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拒绝签名,拒绝合影—40年来他一直选择沉默,直到去世。
4、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用的土星5号巨型火箭资料全部遗失,呃.......好吧。
5、年12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法律《在太空中保护人类遗产的一小步法》(TheOneSmallSteptoProtectHumanHeritageinSpaceAct),根据该项法律,在阿波罗登月点附近登陆月球,会被视为破坏人类遗产,受到美国政府制裁。
6、美国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最初定的是年,后来延迟到年,前一段又推迟到了年,在加上阿尔忒弥斯1号火箭接连发射失败......,就算是没有了部分资料,经验和数据总是有掌握吧,何至于此?
疑似违背科学常识的点
1、登月仓的撞击坑
实际上月球表面的土壤是十分松软的,嫦娥4号总重量约公斤,都在月面形成了落月撞击坑。
同样的嫦娥5号的落月也形成了撞击坑,嫦娥5号重量约公斤。
而阿波罗11号登月仓重量公斤,但.....,见下图
嫦娥4号、5号着陆器脚部都有撞击坑形成的松散月壤,阿波罗11号的着陆器重量接近嫦娥4号的13倍,但是照片上看没有明显的撞击坑和周边因撞击形成的松散月壤。
尤其是阿波罗11号着陆器月面探测杆上覆盖的月壤,明显高出月面,形状不像是撞击后散落的月壤飞溅覆盖形成,反而像是人为覆盖的土壤。
月球上没有空气,降落时只能采用反向喷射方式减速,因为月球表面常年积累的尘埃,在喷射力作用下,必然会向四方溅射,并将降落点附近的灰尘吹走,从上图中看到,降落点下面的浮土很多,好像是将登陆舱轻轻的放在土壤上面似的,而嫦娥4号、5号的落月面基本看不到浮土。
2、飘杨的旗帜
在美国放出的“阿波罗11号登月”的视频宣传片的57分40秒-57分45秒的期间内旗帜有剧烈的不规律摆动现象,摆动幅度忽大忽小,很像风在吹动旗子,月球上没有空气,旗子怎么会飘扬?有人解释成旗子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摆动,但自由摆动是有规律的,且在重力作用下幅度会越来越小,不会像这样忽大忽小。
3、登月的照片
根据NASA公布的登月时间的相关数据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应该是在6°~7°左右,但是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上所显示的太阳光入射角有近30°,也就是说这个照片中阴影生成的角度应该是在“跨出第一步”的46小时后才有可能看得到。
4、旗子的材料
阿波罗11号携带的国旗材质是在一家百货公司以5.5美元的价格买下的,材质是尼龙也就是塑料,美国对待第一次登月的国旗这么草率的吗?这种材质应付月球上昼夜多度的温差,真的好吗?这面旗子目前探测器已观测不到,也就是说消失了,美国专家给出的解释时,登月返回仓起飞时尾焰喷到了它,不过就算尾焰没有喷到它,按它的材质也很快会自动消失的吧。
5、那个神奇的脚印
这个脚印的深度说明该地区月壤是十分松软的,既然能踏出这么深的脚印,那么14顿的着陆器怎么会没有撞击坑呢?哪怕浅浅的也行啊,这和着陆器的照片又产生了矛盾。有的人可能会说着陆器的尾焰喷力把周围浮土都吹走了,所以没有撞击坑,别逗了,请看下面这张着陆器图片,好多深深的脚印,但就是没有撞击坑。
再从不同角度来一张高清地看看。
6、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
录像显示摄像器材外部没有隔热装备,而月球表面的温度在白天可达℃高温,而当时的照相机都是胶卷式的,℃高温足够让胶卷的材质发生变形扭曲从而失效,那么这些照片又是哪儿来得呢?
7、宇航员跳跃的高度
通过对阿波罗登月录像分析,宇航员跳起的高度离地面大概10厘米左右,向前跳跃距离不超过1米,而月球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即使加上全套装备宇航员也不过27公斤重,因此跳跃的高度和距离远不止这么小,而这些数据和在地球穿上宇航服后的测试数据大致一样。
8、宇航服的舒展程度
下面是一张月球上(左边)和轨道站上(右边)的宇航服照片对比,一个显得皱皱巴巴,一个显得饱满舒展。我们都知道月球和轨道站都是真空,宇航服内是有一个大气压存在的,皱皱巴巴的宇航服很像是在地球上内外气压一致时所呈现的物理状态。
9、再听听我们的航天设计师怎么说
年4月24日,人民网发布了一个采访中国载人航天副总设计师、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的视频《中国实现载人登月的日子不会太远》。视频中关于美国阿波罗计划,张柏楠是这么说的:“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载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即使是对于美国人来讲,也是非常难的。当时阿波罗飞船所采用的很多技术都非常冒险,如果客观评估的话,可靠性都到不了50%,非常非常的冒险。很多的结构系数选取得非常低,包括我们现在团队在搞的这个载人登月的论证,想按现在的技术设计出阿波罗登月的这个登月舱也好,飞船也好,都非常困难。”
10、其他想说的
美国月壤确实是有的,而且也是真的,但是有没有.7公斤不好说。根据我国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对美国给我们的1克阿波罗17号的月壤中的0.5克进行的研究分析并和嫦娥5号带回的月壤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月壤是真的”。但这并不能说明美国的载人登月不存在可疑之处?
5、结语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造假,美国凭借它确确实实赢得了太空争霸赛的胜利。至于真假本文不作结论,大家可以自己分析,毕竟能够证伪的才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