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长征9号又一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自主研制的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燃气发生器-涡轮泵联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长征9号的最大技术难题已经得到解决,为将来长征9号重型运载火箭上天,更近了一步。
图:试验控制中心在本月10号,中国航天科技六院院长刘志让在全国人民大会上就曾表示,将在3月中下旬进行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联动试验,如今,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发动机技术攻关最为重要的一环,已经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拿下,我国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也正式达到整机装配条件。
在此之前,我国在长征7号上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为吨,而此次用于长征9号上的液氧发动机为吨,与之前相比,新的涡轮泵将完成几倍燃料传递工作。这也是进一步为该发动机做整机试车工作奠定基础。
图:长征7号据了解,液体发动机主要是由推力室、涡轮泵、控制系统、燃气发生器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涡轮泵是该组成部分中最重要部分,也是在技术上最难的一环。涡轮泵虽然看似没什么,但应用在火箭上需要极大的输出功率。
当火箭发射时,需要在几分钟内上燃烧几百吨燃料,涡轮泵大约要每秒钟内要完成1.6吨氧化剂和燃料的输送工作。因为设计结构相当繁杂、工作条件极其苛刻,高标准的涡轮泵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而中航六院此次试验解决了此前的技术难题。
图:液体发动机中国在航天领域还落后一些国家很多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功发射了13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我国在运载火箭的研究上虽然起步不晚,但一直受经济条件所限,导致提出过很多实施计划,最后都没办法实现。但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航天领域又被提到日程中来,因此,才有了长征9号。
图:美国土星5号据透露,新的长征九号,箭体直径达9.8米,箭身总长在米左右,起飞时的重量高达吨以上,其运载能力是长征7号的5倍以上。长征9号飞天计划在年获得批准,预计在年实现首飞。这将大幅提高我国的进入外太空的能力。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对我国未来载人登月、火星取样返回、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