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不会患高血脂”、“血脂高管住嘴就行了”、“瘦肉没脂肪,可以随便吃”……生活中,这些有关血脂的观点已经流传很久,殊不知这些都是对高血脂的错误认识。
目前全国高血脂病人3.05亿,患病人数已经超过高血压。北京成年人当中每一百人就有30人有血脂增高的问题。天津发布的年度监测园所儿童健康查体报告显示:个孩子中有7个是肥胖,10个是高血脂,该调查是对天津所有幼儿园的一次健康查体,调查对象涉及名儿童。数据显示:9.4%的儿童体重发育处于超重水平,体型肥胖的人占7.1%。数据还显示:儿童血压偏高率为7.2%,血脂偏高率为10.6%。医生表示:异常的血压血脂会潜伏在人体中,这些儿童到了成年期更容易患代谢性疾病。
血脂高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易引起的疾病:高血压、脂肪肝、胆结石、脑中风、男性性功能障碍、冠心病、老年痴呆、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血脂最怕高在“低密度”
高血脂并不一定就是甘油三酯高。在所有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最值得 人体中的胆固醇其实也有好坏之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如果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再加上其他损害血管内皮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好比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斑块一旦破裂,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血管狭窄或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有研究显示,在冠心病致死因素中,77%归因于“坏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BMI(体重指数)等其他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可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非常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即使你的其他血脂指标都显示正常,唯独这一项过高,也意味着你的血脂亮起了“红灯”。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它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因而,如果胆固醇增多仅仅是由高密度脂蛋白较多引起的,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
降血脂不能光靠管住嘴
不少高血脂患者都有同样的困惑,我最近吃得很清淡,连荤菜也吃得很少,为什么血脂还是降不下来?
对此,陆国平教授解释说,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只有三分之一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得的,另外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主要是靠肝脏合成的。除了清淡饮食之外,配合适当的运动治疗对于降血脂尤其是降胆固醇很重要。
假如饮食、运动双管齐下保持一个月,血脂还是没有显著改善,那就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那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不要以为反正是遗传的,就不会有大碍。事实上,许多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大都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他汀类药物是首选。对于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因而需要长期坚持服药。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不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更加脆弱易破。
高胆固醇偏爱更年期女性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助于将胆固醇含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然而,女性的这一独特优势在更年期后就消失了。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大多存在胆固醇升高的风险。
吃了药也不能忘了动
服用药物对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限。通过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和运动,能够增强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高胆固醇的人要 饱和脂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和全乳制品)和反式脂肪(存在于包装食品)会对低密度脂蛋白产生更大的影响,这种所谓的坏胆固醇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不能过低
尽管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较低通常意味着一个人较为健康,但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患上癌症的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低的人容易出现各种感染,被感染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诱发癌症。
纠错:别信这高血脂7大误区
血脂过高会增大心脑血管病风险,但初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大家忽视。临床上发现,很多人因为以下误区影响了高血脂的发现和治疗。
误区一血看起来浑浊的就是高血脂
血液中脂肪过多时的确会让血液呈浑浊状,但不能因为在体检中抽血发现血液浑浊就认为自己血脂高。例如抽血检查抽的是静脉血,本来看起来就比较暗,并不是高血脂造成的。
此外,有些检查项目,抽血不需要禁食,例如验血色素、甲状腺功能,如果是刚吃完饭后抽的血,甘油三酯较高,血液也会比较浑浊。抽血查血脂需要先禁食8小时,而且也不是单靠外观判断结果。
误区二瘦人不会患高脂血症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与肥胖划上等号,似乎只是胖人的专利。而那些身材苗条的人容易忽视血脂检查,一经发现,往往血脂已经很高。其实很多胖人如果只是皮下脂肪堆积,反而血脂不一定高。
血脂过高引起的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及遗传相关;继发性高脂血症则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瘦人可能受遗传、环境和疾病影响,并不能对高脂血症完全免疫。
误区三降脂药随便用
很多患者发现自己血脂偏高后并没有充分重视,医院治疗,随便买来调脂药和保健品吃。
殊不知,高血脂是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选择调脂药,并遵医嘱服用。随便用药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影响后续治疗。
误区四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脂对血管潜移默化的危害必须引起重视,但血脂也绝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国外有研究发现,血脂过低时,肿瘤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因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健康。
误区五血脂达标后就可以停药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患者没有坚持服用调脂药,使得血脂反弹,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国外长期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初期治疗血脂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最小维持剂量,对血脂达标值的保持有很好的作用。只要没有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停药。
误区六瘦肉可以随便吃
很多患者都认为只有油才是膳食脂肪的唯一来源,因此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其实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据它们存在的方式,可粗略分为看得见的脂肪和看不见的脂肪。
前者如动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榄油及鸡皮、鸭皮等。看不见的脂肪,存在于肉类、蛋类、奶制品、动物内脏、豆制品、硬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松子等)里,即使谷类、蔬菜中也含微量脂肪。
这些看不见的脂肪恰恰是人们容易过量食入的。例如20粒花生米或者40颗瓜子、2个核桃等都基本上相当于10克纯油脂(约1勺油)的含脂量。
另外,很多人知道肥肉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于是认为瘦肉可以随便吃,这也是不对的。同样是瘦肉,猪肉中所含的胆固醇比牛肉和羊肉都高;
另外,瘦猪肉中含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在肉类里也是最高的。所以,预防高血脂,瘦肉,特别是瘦猪肉也不能多吃。
误区七血脂在正常范围就行
老高是冠心病患者,刚刚进行了冠脉支架植入术。出院前,他拿着化验单和出院带药来找医生,疑惑地问:“大夫,化验单上血脂水平都在正常范围,为什么还要我服用降脂药?”
与老高有同样疑问的病人不在少数。其实,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不代表治疗达标,还要依据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降脂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降脂治疗应根据是否患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另外,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
普通人群的血脂达标水平是:胆固醇水平小于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毫克/分升,甘油三酯小于毫克/分升;高危病人,即稳定型冠心病和冠心病病人,胆固醇水平应小于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毫克/分升;
极高危病人,即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胆固醇水平应小于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80毫克/分升。
指导:血脂高,少吃油和盐
工作忙中午点餐或在外面吃,亲友聚会下馆子时,通常会摄入更多的油和盐,长期如此,可能造成脂肪等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尤其是血脂高的人群,必须掌握好点菜的原则。
第一少吃菜汤
一些人喜欢吃汤多的菜,用菜汤泡米饭感觉特别香,或直接点盖浇饭吃。殊不知,菜汤里有较多脂肪,不利于控血脂,建议吃饭时把菜吃了,少吃或不吃菜汤。
第二不点预先过油的菜
血脂高的人在外就餐时,除了避开油炸食物,还应尽量少点或不点预先过油的食物,如糖醋里脊、青椒炒煎蛋、红烧带鱼、地三鲜等。这些菜虽然菜名里没有“炸”字,但其中的肉、蛋、鱼、菜等一般会先过油,常被大家忽视。
第三吃菜前先滤去油脂
如果一盘菜端上来时油汪汪的,最好把表面多余的油脂滤去一些。可用勺子滤掉油脂或将菜用水短暂浸泡后再吃。
第四注意荤素搭配
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血脂高的人一定要自控。建议多点一些绿叶菜,吃肉时尽量选择精瘦肉做的菜,少点肥肉,避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
此外,磷脂对大脑、血管、心脏都是不可缺的营养素,其中最好的要数卵磷脂,主要来自于鸡蛋、肝脏和干果。平时在家吃饭时,可每天保证一个鸡蛋,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适当吃些干果,并尽量做好食物搭配,限制油盐的摄入量。
科学的点菜方法和吃饭技巧会给高血脂人群及其家人带来美味与营养,如果医生和营养师有其他相关建议,也应在平时饮食时注意。
想每日都收到小编的真心吗?按住下图,直到弹出对话框,选择最下方的“识别图中百癜疯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