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和“三高”干上了?
可能和“三高”患者占来药店购药人群的大多数有关吧。药店发展完善到当下,处方药一直也是门店销售份额最大的组成部分,在处方药销售占比最多的又当属“三高”人群用药。继上次聊完高血压用药之后,这次再聊高血脂用药。
当然,下次一定会聊高血糖的用药!
高血脂的定义
高血脂俗称“高脂血症”是血管中的血脂出现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密切相关,作为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也属于代谢性疾病,长期异常最大的危害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病因和发病机理
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血脂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
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血脂成分。
根据血脂的来源我们可以分析其形成的几点因素如下:
1、先天性因素:身体中某种酶的缺失,以及某种基因的突变,会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2、获得性因素: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高脂饮食、肥胖、不合理用药、不良生活习惯等。
3、原发疾病: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可引起血脂异常。如肝脏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脂异常的常见分型
血脂异常分类很繁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能力。药店常见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种:
1、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中胆固醇增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中甘油三酯增高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另外,小伙伴们在日常工作时常常会遇到患者说关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血症的问题,在这里小编多聊一句: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包括某些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升高。
在排除了继发性后,基本都是原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治疗血脂异常的首要目标,其主要目的仍是减少血脂异常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基本治疗原则:
1、生活方式的改变:因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系特别密切,因此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为重要,是血脂异常的首要措施。
2、药物治疗:如经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仍不能达到降脂目标的则根据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3、寻因治疗:比如肥胖和活动少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那应当首先增加运动量减少体重。
基本治疗目标:
血脂异常患者药物治疗的目标值(mmol/Lmg/dl)
1、低危:
胆固醇小于6.2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4.14()
2、中危:
胆固醇小于5.18()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37()
3、高危:
胆固醇小于4.1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59()
4、极高危:
胆固醇小于3.1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07(80)
血脂异常的常用药物
门店常见的降脂药物很多,但是最常用的是他汀类再者是贝物类,其次是烟酸类。药物治疗的原则基本仍是小剂量、个体化用药、联合用药。
他汀类
主要适用于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全型高脂血症。主要不良反应为可致转氨酶升高,有剂量依赖性。
他汀类药物小结:
他汀类药物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作用值得肯定。相比较第一、二、代降脂药物,最新的瑞舒伐他汀具有半衰期长,药物相互作用少的特点。与其它他汀相比,匹伐他汀效果最好。
贝特类
主要适用于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主要不良反应同他汀类。
贝特类药物小结:
优势:适合糖尿病人联合用药,除了调脂作用,还具有抗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劣势: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贫血、体重增加、皮疹等副作用。
烟酸类
烟酸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属于B族维生素,降脂机理不十分明确。由于副作用比较大比如高血糖或痛风等,现在基本不常用。
几种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
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的主要特征是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次是纠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然后迅速降低甘油三酯。药物的选择过程首选他汀类,其次是贝特类或烟酸类,最后是贝特类联合大剂量他汀类。
青少年人群:
青少年人群,首要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
老年人群:
老年人在选择用药时更多要使用安全,有效的他汀类药物,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个体化,由于肝、肾功能的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性用药。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
感谢前辈们的付出,愿能够给小伙伴们一些参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