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类向太空发射了很多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是人类科技文明的最高结晶,也满载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终极渴望。
那么它们,最远到了哪里呢?
下面,小编带你一起看看,人类最远探测到的地方吧!
6月13日
先驱者10号越过海王星
年6月13日,美国先驱者10号(Pioneer10)空间探测器越过海王星轨道,成为首个越过太阳系最远行星轨道的航天器。
它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安然通过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以及第一个拜访木星的航天器。当它以每秒钟近十四公里的速度飞越过海王星轨道时,它成为第一个离开八大行星范围的人造物体。年1月22日,NASA收到了最后一个来自先驱者10号的非常微弱的信号。
先驱者10号在年3月3日被发射升空,原本设计的使用寿命只有12个月的它持续向NASA发射信号长达30年之久。
“离地球最远的飞行器”这一纪录一直由美国先驱者10号保持到年2月17日。那天,旅行者1号与太阳的距离和先驱者10号相同(都是69.AU)。因为旅行者1号速度的优势(每年大约多飞行1.AU),与太阳的距离上超过了先驱者10号。
6月13日
隼鸟号探测小行星后回归地球
年6月13日,日本宇宙空间研究所(现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はやぶさ)回归地球。同时,它也成为史上第一架前往小行星探测后回到地球的宇宙探测器。
年5月9日,隼鸟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并被送往对地球有威胁性的小行星(又名“糸川”Itokawa),用以采集小行星样本并将采集到的样本送回地球。
隼鸟号原预计于年6月返回地球,但由于怀疑探测器的燃料泄漏,返回机会延后了3年。年6月13日,隼鸟号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在大气层被烧毁了本体,而内含样本的隔热胶囊与本体分离后在澳大利亚内陆着陆。
隼鸟号在宇宙中旅行了七年,穿越了约六十亿公里的路程。这是人类第一次小行星进行物质搜集的研究,也是第一个把小行星物质带回地球的任务。
6月13日
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发射升空
年6月13日,NASA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clearSpectroscopicTelescopeArray,NuSTAR)由飞马座XL火箭搭载升空。
核光谱望远镜是一个沃尔特型X射线太空望远镜。观测的波段是来自天体的5到80keV之间的高能X射线,尤其是核光谱。
核光谱望远镜阵列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深度探索质量超过太阳十亿倍的黑洞,并了解粒子在活动星系核如何被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几,以及研究超新星残骸以了解重元素如何在超新星中形成。
6月15日
旅行者1号抵达太阳系边缘
年6月15日,NASA宣布旅行者1号已抵达太阳系的边缘,成为首个脱离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旅行者1号于年9月5日发射升空。受惠于几次的引力加速,它的飞行速度比现有任何一个飞行器都要快些,这使得较它早两星期发射的船旅行者2号永远都不会超越它。
旅行者1号原本的主要目标,是探测木星,土星,土星的卫星与土星环。现在任务已变为探测太阳风顶,以及对太阳风进行粒子测量。在NASA的网站上,你可以实时看到旅行者1号和2号的飞行状态:
现在,旅行者1号正位于太阳系以外的“星际空间”(“Interstellarspace”),旅行者2号位于太阳风的最外层“Heliosheath”。
旅行者1号与2号两艘探测器,都是以三块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作为动力来源。这些发电机目前已经大大超出了起先的设计寿命。一般认为,它们在大约年之前,仍然可提供足够的电力令航天器能够继续与地球联系。钚核电池能够保证旅行者号上搭载的科学仪器继续工作至年。年,讯号传输的电力将消耗殆尽。
一旦电池耗尽,“旅行者1号”将继续向银河系中心前进,并不会再向地球发回数据。
6月16日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
年6月16日,前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地球轨道,当时26岁的她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
除此之外,她还是技术科学副博士,两次获授列宁勋章;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
目前,捷列什科娃还在继续积极地从事社会活动,并希望能够参加火星探险。
6月16日
神舟九号发射升空
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搭载升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
神舟九号搭载三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进入了太空。它实现了多个第一:首次手控交会对接;首次验证组合体载人环境支持技术;首次考核飞船手控系统;首次飞行13天;首次让航天员打开天宫一号舱门。
巧合的是,这也是首次我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在茫茫宇宙中,不要说人类,就连地球和太阳系,都是无比渺小的。
但我们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
也许高等文明看我们,就像蚂蚁一样,感觉我们的行为如此荒谬幼稚。
但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家附近是个什么样子。
愿人类停止纷争,共同探索外面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