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为了在与苏联的全球争霸中取得优势,建立在太空探索和导弹防御体系的全面优势,当时的肯尼迪总统启动了著名的“阿波罗计划”。
在随后的八年时间,经历了无数的探讨和钻研,以及多次的无人飞船发射试验之后,在年7月16日,“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带着“阿波罗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经历了4天的太空飞行后,登月舱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
在全球6亿观众的电视直播下,阿姆斯特朗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语: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Onesmallstepforaman,onegiantleapformankind)。
可以说,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的成功登月是美国“阿波罗计划”多年规划、实践、构建和测试的高潮,无数的人为了这一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下实现登月,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个壮举。要知道,当年用于制导的核心计算机,内存仅仅只有2K,性能还比不上现在你办公桌上的计算器,更不用说你手里的智能手机。
用于阿波罗登月的运载火箭,是大名鼎鼎的“土星五号”。这款火箭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巨无霸,它的总重量达到近吨,直径超过10米,高度米,吨近地轨道运力,45吨同步轨道运力。
以我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5号对比而言,长征5号总重量约为吨,最大直径5米,高度57米,23吨近地轨道运力,13吨同步轨道运力。
那么,为什么NASA自从年最后一次登月后,近50年过去了,美国没有再重新登月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投资回报太低,说白了就是亏本买卖。
上面说到的土星5号巨无霸运载火箭,美国人前后发射了13次,在当时的每次发射成本接近5亿美元。上世纪60年代,5亿美元可是能够实打实的造出一艘核动力航空部件了。虽然阿波罗登月计划大大提高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领先优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如电子、通讯等的快速发展。然而在登月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因为月球上并没有发现任何珍稀、地球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好比当年哥伦比亚辛辛苦苦、九死一生的航行到了美洲大陆,结果发现是一片荒漠。美国人也是很讲投资经济效益的,所以登月了几次也就够了。到后面,NASA也再要不来钱搞了。
第二是国际环境的变化所致
进入70年代后,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缓慢,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逐渐处于防御态势。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开始调整全百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和苏联,东西方阵营缓和下来。年从越南撤军,随后美国和苏联签署了削减弹道武器和核武器的条约。自此之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也基本结束了太空竞赛,转而开始合作,而美国自然也没有理由再花大钱去登月造势了。
第三是空间探索方向的转变
在美苏双方大搞太空竞赛的时期,双方都发现了近地间谍卫星才是最具性价比的技术,其情报侦察效果极强,已远远超过各种侦察机的能力。因此,双方迅速调整发现,大力发展近地空间技术,包括近地卫星和空间站。苏联率先发射了礼炮号系列,在年制定了“和平号空间站”计划。美国被迫放弃阿波罗18号以后的所有计划,转而向近地空间技术和太阳系探索发展。
与此同时,苏联觉得既然在探月上已经落后了一步,干脆一步到位,直接发射金星的探测器,美国则转向火星探测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测。当然,最后还是美国取得了优势,目前而言,美国的太空探测技术,是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年,美国公布了登陆火星的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预计在年后将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而最近,美国宣布并要求NASA执行重返月球计划,将于年将2名航天员运送到月球南极,并计划于年建立永久基地,实现人类在月球定居,并作为前往火星的中转站,这就是雄心勃勃的“阿尔特弥斯”(Artemis)计划。
因此,直到本世纪,人类的登月热情也算是冷却了一段时间,直到现在又重新开始热起来。现在除了我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都有登月计划。而有理由相信,很快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站上月球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