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频频传来利好消息,让国人为之振奋。随着前段时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点火升空,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也被精准的送入轨道,成功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了对接任务,这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在运载火箭方面的研发,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除此之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已于近日,完成了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
长征五号点火升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实现大突破
据试验负责人介绍,该实验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试验过程最复杂的试验,但它也同样是验证新一代载人火箭多机并联、箱底传力关键技术的重要试验。他表示,该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首次突破了大荷载静动联合试验技术,这不仅仅是试验方法上的重要创新,也是该型火箭从研制顺利,到转入初样研制的标志性阶段。同时,也为中国航天运载火箭,在未来采用多台大推力发动机并联技术奠定了基础。
作为目前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了能成功将23吨重的“问天实验舱”送上太空,中国的科研团队更是将该型火箭的运载能力,从8吨提高到了25吨。且为了能够满足“问天实验舱”在太空中变轨与对接的需求,科研团队还对火箭的运载能力进行了多轮详细的评估,舍掉了一些不必要的箭体“累赘”,让其能够更好的释放运载能力,以达到最终想要的效果。如今,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多级并联静动联合试验的成功,将为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在日后发展重型火箭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载人火箭贮箱进行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载人登月计划被纳入日程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发,主要是为了顺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求。随着中国空间站的逐步建成,中国在航天方面的重心,也将逐渐开始向深空探测,以及载人登月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上转移。因此,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对于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重型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越高,也意味着国家在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越强。
为此,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制重型运载火箭,未来几年内将完成首飞。届时,可将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以及30吨重的航天器送至月球。目前,该型火箭已处于关键技术的攻关阶段。在未来,科研团队还将研制可重复火箭,以符合国家航天事业,在后期的发展需求。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国便对外展示了一款新式火箭,该火箭被命名为长征-5DY,这是一款经过改进升级的大推力火箭,拥有高达70吨的近地轨道运力、32吨的地球同步轨道运力和25吨的登月运力,未来可用于载人月球探测。如今,中国即将在10月迎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完成的最后阶段,届时中国航天的重心,也将开始向载人登月的航天目标前进。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尽管长征-5DY火箭已经成功研制完成,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以便让科研团队能够掌握更多的经验技术与更成熟的数据,为后期的载人登月项目做支撑。同时,它还可以在具备足够运载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中国在执行载人登月项目中,所需的研发和运行维持成本,这不仅能让中国在与美国的登月竞争中步步领先,还能在推力更强的长征九号火箭研发问世之前,让中国在其他航天任务中尽占先机。
中美两国在载人登月项目上的竞争
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美国,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使用土星5号重型运载火箭,以及阿波罗飞船实现过载人登月计划。如今,眼看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快速发展,美国航天局时隔多年,又再一次制定了新的载人登月计划,打算于年实现载人登月计划,让自己成为首个“重回月球”的国家,并将在月球建立永久存在基地,为未来的火星载人登陆任务铺路。
然而,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却在近几次的发射演练中,频频遭遇失败,不是风扇和阀门出现故障,就是火箭核心级出现液态氢泄漏现象,导致该火箭不得不重新进行全面检测与维修。这一系列的突发状况,也导致美国航天局再次错过了发射演练的窗口期,甚至还会影响美国最终载人登月任务的不断推迟。对此,有相关人士分析称,这或许与美国现在整体的制造业水平下滑有关。特别是在美国遭遇新冠疫情之后,技术工人的大量流失,从根本上摧毁了美国的制造业基础。为此,美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推迟载人登月计划。
美国航天飞船如今,中国即将完成空间站的建设,正在向着在年前后,实现中国载人登月项目努力。只不过,目前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攻克现有的技术难关。只有在这些技术全部解决之后,中国才能够在年前后,如期登上月球。届时,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发展又将会又更大的发展,其他国家的航天工程项目,可能也会找上中国寻求合作研究。这样一来,一直被誉为传统航天强国的美国便会落于下风。尤其是当中国成功从月球取回月壤进行研究之后,更是让美国坐立不安。也正因如此,美国航天局才十分着急自己的载人登月计划被中国所超越,因为这将意味着自己即将在与中国的太空竞赛中,失去在全球航天领域的领导地位。
(文:王雅婧审核:战刀)